來源:中國鋁材信息網(wǎng)
發(fā)布時間:2007/9/18 9:57:16
用一段法處理雜銅時,一般都在固定反射爐中進行,所以實際上,在反射爐 進行的 既是熔煉也是精煉。
雜銅反射爐精煉原理實質(zhì)上與礦銅的火法精煉原理相同,不過,由于次粗銅雜質(zhì)含量高(有時高達 4% ),所以在操作上有其獨特特點,雜銅在反射爐中處理時,整個精煉過程包括熔化、氧化、還原、除渣、澆鑄等作業(yè)。整個作業(yè)的核心是氧化和還原。下面主要闡述氧化和還原。
雜銅氧化精煉的基本原理在于銅中存在的大多數(shù)雜質(zhì)對氧的親合力都大于銅對氧的親合力,且多數(shù)雜質(zhì)的氧化物在銅液中溶解度小,所以當向熔體中鼓入空氣時,便優(yōu)先將雜質(zhì)氧化脫除,但熔體中銅占絕大多數(shù),而雜質(zhì)量很少,故氧化時,首先是銅被氧化。
4Cu+O2=2Cu2O
所產(chǎn)生 Cu2O 立即溶于銅液中,并與銅液中的雜質(zhì)發(fā)生反應(yīng),使雜質(zhì)氧化。
[Cu2O]+[Me]=2[Cu]+(MeO)
式中:[ ] 表示銅液中物質(zhì)濃度;
?。?)表示渣相中物質(zhì)濃度;
Me 為雜質(zhì)金屬。
此反應(yīng)的平衡常數(shù)為:
銅液中的主體為金屬銅,濃度很大,因雜質(zhì)量相對很少,故盡管雜質(zhì)被 Cu2O 氧化,可認為 [Cu] 基本不變(即為常數(shù))。同時,由于雜質(zhì)氧化物( MeO )在銅液中的溶解度很小,能迅速達到飽和,因此在大多數(shù)情況下,當溫度一定時, [MeO] 可認為也是一個恒定值,所以反應(yīng)的平衡常數(shù)可用下式表示:
K’=[Cu2O][Me]
這表明,在一定溫度下(即 K 為確定常數(shù))銅液中的雜質(zhì)含量與 Cu2O 的含量成反比, [Cu2O] 越大, [Me] 越小,即殘留在銅液中未氧化的雜質(zhì)越少,精煉作業(yè)愈完全。實踐表明,為了更迅速、徹底地除去銅液中的雜質(zhì),應(yīng)力求強化氧化過程,使 Cu2O 在銅液中的濃度達到飽和狀態(tài)。
Cu2O 在銅液中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加:
溫度℃ 1100 1150 1200 1250
溶解度 % 5 8.3 12.4 13.1
當 Cu2O 的溶解量超過該溫度下的溶解度時,熔體將分為兩層,下層是飽和了 Cu2O 的銅液,上層是飽和了銅的 Cu2O 相,這一關(guān)系可從 Cu ¢ O 系相圖看得清楚。銅液中的溶解度增加很少,并且熔體出現(xiàn)分層,使部分 Cu2O 進入渣層中,而且過度的氧化,使還原過程增長,同時要消耗更多的還原劑,所以為了避免銅液過度氧化,要求氧化期保持在 1150 ~ 1170 ℃下進行。
主要雜質(zhì)在氧化精煉過程中的行為簡述如下:
鐵。鐵對氧的親合力遠遠大于銅對氧的親合力,所以鐵很容易氧化,并造渣脫除。鐵氧化反應(yīng)按下式進行:
Cu2O+Fe=2Cu+FeO
按熱力學估算,在精煉過程中鐵可除到十萬分之一。
鎳。鎳是難于除去的雜質(zhì),鎳和銅能生成一系列固溶體,盡管鎳在熔化期和氧化期均受到氧化,但既緩慢又不完全,并且在氧化期所生成的 NiO 分布于銅液和爐渣之間。溶于渣中的 NiO 可生成不溶于銅液而溶于渣相中的 NiO · Fe2O3 ,這部分鎳可脫除,熱力學計算表明,當銅液中含鎳 16% 時,鎳可除到 0.25% 。
當銅液中既含鎳又含砷和銻時,鎳的脫除更為難。因為溶于銅液中的 NiO 能與 Cu 、 As 或 Sb 形成溶于銅液的鎳云母( 6Cu2O · 8NiO · 2As2O3 或 6Cu2O · 8NiO · 2Sb2O3 )。為了脫鎳,這時只有加堿性熔劑,使鎳云母分解。
鋅。鋅與銅在液態(tài)時完全互溶,鋅的沸點為 906 ℃,在精煉時,大部分鋅在熔化階段即以金屬形態(tài)揮發(fā),而后被爐氣中的氧氧化成 ZnO 隨爐氣排出,并在收塵系統(tǒng)中收集下來,其余的鋅在氧化初期被氧化成 ZnO ,并形成硅酸鋅( 2ZnO · SiO2 )和鐵酸鋅( ZnO · Fe2O3 )進入爐渣。當精煉含鋅高的雜銅料(黃雜銅等)時為加速鋅的揮發(fā),在熔化期和氧化期均提高爐溫 ( 一般保持在 1300 ~ 1350 ℃ ) ,并在熔體表面上覆蓋一層木炭或不含硫的焦碳顆粒,使氧化鋅還原成金屬鋅而揮發(fā),以免生成氧化鋅結(jié)殼妨礙蒸鋅過程的進行。
鉛。固態(tài)鉛不溶于銅,在液態(tài)時溶解得也很少,但在氧化期,當鉛氧化成氧化鉛后,因其密度( 9.2 )比銅的密度( 8.9 )高,故沉于爐底,所以如果是酸性爐底,則 PbO 將與筑爐材料中的 SiO2 作用,生成密度小的硅酸鉛( XPbO · YSiO )。從而上浮到熔池表面而被除去。如果爐底為堿性耐火材料,則鉛的脫除很困難,這時必須向熔體中吹入石英熔劑,增大風量并保持較高的爐溫(約 1250 ℃),使 PbO 和 SiO2 作用,產(chǎn)出硅酸鉛。用石英造渣除鉛方法耗時長,銅入渣損失大,為了改進除鉛效果,克服該法缺點,可改加磷銅,使鉛以磷酸鹽形態(tài)除去。也可以氧化硼作熔劑,使鉛呈硼酸鉛形態(tài)脫去。
錫。處理青銅<
發(fā)表評論